在中国今世的旧体诗人中,毛泽东是首屈一指的。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、政治家,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。
天纵诗才的毛泽东一生写过大量的豪迈诗篇,他的诗词,境界开阔,气魄弘大。我们熟悉的“俱往矣,数风骚人物,还看目前”(《沁园春.雪》);“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”(《七绝·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》);“东方欲晓,莫道君行早。
踏遍青山人未老,风物这边独好”(《清平乐·会昌》);太多太多气壮山河的豪迈诗句。在毛泽东的诗词中,不管是早期作品,还是后期作品,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炽热情感,看到的是以天下为已任、革新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激情。人们往往认为,毛泽东的诗词都是豪迈的。其实,毛泽东也曾写过一首婉约的词——《虞尤物.枕上》,只是在生前并没有揭晓。
这首词最早揭晓于1994年12月26日《人民日报》,毛泽东诞辰101周年的时候。虞尤物 • 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, 江海翻海浪。 夜长天色总难明, 寥寂披衣起坐数寒星。 晓来百念都灰尽, 剩有离人影。
一钩残月向西流,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。1921年其实,革命者也有自己的恋爱生活、离愁别绪。在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、昂扬炽热的革命情怀的背后,毛泽东也有其富厚的情感世界。
1920年冬,毛泽东同杨开慧在长沙完婚。1921年夏,毛泽东离别新婚不久的妻子杨开慧,与何叔衡悄然登船,东下上海,去到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。途中,夜间无法入睡,忖量远方的爱人,写下了这首词。
这首咏别之作《虞尤物 • 枕上》就是一首纯粹体现恋爱的作品。词的上阕写的是诗人自己的离愁别绪。“堆来枕上愁何状,江海翻海浪”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体现了愁苦之多,“江海翻海浪”,形象的比喻,流露出作者心田的愁绪。
“夜长天色总难明,寥寂披衣起坐数寒星”写诗人因愁苦而辗转反侧,只好披衣、起坐、仰望星空数星星,“寥寂”、“寒”等形容词透露出作者寥寂、孤苦的处境和对杨开慧的深情忖量。词的下阕抒发的是诗人对离人的忖量之情。“晓来百念都灰尽,剩有离人影”,这是化用了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中的名句“晓来谁染霜林醉,总是离人泪”。
天上的寒星随着天亮而逝去,在诗人眼中只留下了离人清晰的身影。百念成灰的时刻,剩下的就只有对离人的忖量了。当诗人将视线转向西边的天空时,一钩残月渐向西落。
人们常用月圆表现亲人的团聚,而用月残来体现亲人的离别。如今,面临着西沉的残月,怎能不让人伤心而流泪呢?一个“流”字,形象生动,不仅描画出月亮西沉的动态美,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对“抛眼泪”的议论。《虞尤物 • 枕上》一词用词精当,比喻巧妙,形貌、议论与抒情有机联合,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爱人杨开慧的深沉的忖量。一代伟人毛泽东,他也是一个普通人,他一样会后代情长!。
本文来源:宝博app官网-www.sqhs58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