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泉源/《中医外治杂志》导读:笔者在临床中发现,许多中年患者,特别是女性,针灸后不仅病情好转,更主要的是面部皮肤的气色颇感年轻。这一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与思考。针灸足三里有很好的美容效果世界上女性的寿命普遍比男性高,为什么却是女性容颜更易老呢?当笔者再次读《内经》时,却发现这些问题的谜底就在《内经》中。
面容由姣好变为憔悴,《内经》中称为“面焦”。“焦”读qiao乔,与憔同义,即憔悴之意。《素问•上古天真论篇》说:“女子……五七,阳明脉衰,面始焦,发始堕。
六七,三阳脉衰于上,面皆焦,发始白。”说明女性一般从35岁左右开始阳明经脉的脉气衰少,面部开始憔悴,头发也开始脱落。42岁左右,三阳经的脉气都衰少了,不能上荣于面,所以面部就开始憔悴了,头发也开始变白。男子的情况则是:“五八,肾气衰,发堕齿槁。
六八,阳气衰竭于上,面焦,发鬓花白。”说明男性40岁左右的时候,首先是肾气衰,体现为头发开始脱落,牙齿也开始枯槁,但面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。到了48岁左右,三阳经的脉气衰少了,不能上荣于面部,面部憔悴,鬓角的头发开始变白。
头面部为诸阳之会,诸阳经皆上于面部,尤其是足阳明胃经,多气多血,行于整个面部。所以面部主要是靠三阳经的气血以滋养之,若三阳经的脉气虚衰,尤其是足阳明胃经的脉气虚衰,面部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滋养和温煦,所以面色也就变得憔悴了。许多胃病患者,多数面部萎黄无泽,正是这个原因。
所以要想面部美容就应该从三阳经,尤其是足阳明胃经入手。如《素问•太阴阳明论篇》说:“阳明者,表也,五脏六腑之海也,亦为之行气于三阳,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。
”可见,许多中暮年患者,特别是中年女性,针灸一段时间面色显着好转,就是因为针刺足阳明经的穴位,可使其“行气于三阳”和“脏腑各以其经受气”的缘故。足三里劈面部皮肤气色有很好的调整作用。《灵枢•寿夭刚柔第六》说:“病在阳之阳者,刺阳之合。”什么叫“阳之阳”呢?有些医家望文生义,有差别的解释,实际上这一篇已经说得很明确了,第一个“阳”是指在外属阳,第二个阳是指皮肤为阳,所以“阳之阳”就是在外在皮肤。
也就是说,凡在外在皮肤的病都可以取阳经的合穴治疗,这也是为什么皮肤病常用曲池(手阳明)、足三里(足阳明)、委中(足太阳)等合穴的原因。朱链的《新针灸学》治疗外感表证,也常用曲池、足三里、阳陵泉等穴,也是“病在阳之阳,刺阳之合”的客观实践。因为面部主要是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,在三阳经中,阳明经气血最多,所以刺胃经的合穴就可以治疗胃经的“阳之阳”,即面部皮肤的病症,自然也就有很好的美容作用。
胃经气虚的患者,足三里按之虚软,针刺时针孔多呈凹陷。因是胃经虚证,应该使用补法,透皮后缓慢进针,“必一其神,令志在针”,“若行若按,若留若还,若蚊虻止”。
若能泛起针下搏动感,说明“气已至也,如鱼吞钩饵之沉浮”,患者也会感应自足三里至解溪的一过性跳动感,多数情况下,旁观者也可用肉眼视察到这一跳动。笔者的体会是,右侧足三里泛起的频率高于左侧,泛起这种得气反映时,效果会更好。一般针10次~15次左右面色即可开始好转,针孔处的凹陷也会减轻或消失,继续针至1个~2个月,面色就会鲜明而有光泽。——END——推荐阅读国人迷信西医,外国人却在疯抢中医!中国人该醒醒了!!一个晚期癌症患者六年自疗履历和对医学的感悟背部“撞墙”利益多为什么我的病灸了这么久还没好?一个好的中医,就是一座全科医院✎版权申明:转载仅作看法分享使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版权,请实时联系我们删除。
✎投稿邮箱:tougao@yichengyoudao.com。
本文来源:宝博app官网-www.sqhs588.com